高铁是好东西——这点很难有人反对?但你要说世界各国都能搞成像中国这么顺溜,那就未免太理想了。实际情况是,大多数国家连能不能玩儿转高铁这个基础问题都够煎熬的,印度就别提了,被网友调侃成全球基建笑话。印度那个大家伙,2017年一声号令,开始修高铁,到现在2024年5月,铺了10公里轨道。不是夸张,真的是10公里。慢成啥样?估计旁边蜗牛路过,都要叹气。偏这会儿特朗普还要“对标”一下,喊美国也不咋地,比印度还离谱。这美国高铁的事儿,说来就真让人想翻白眼。 往前倒一倒,日本1964年就把世界第一条高铁造...
高铁是好东西——这点很难有人反对?但你要说世界各国都能搞成像中国这么顺溜,那就未免太理想了。实际情况是,大多数国家连"能不能玩儿转高铁"这个基础问题都够煎熬的,印度就别提了,被网友调侃成全球基建笑话。印度那个大家伙,2017年一声号令,开始修高铁,到现在2024年5月,铺了10公里轨道。不是夸张,真的是10公里。慢成啥样?估计旁边蜗牛路过,都要叹气。偏这会儿特朗普还要“对标”一下,喊美国也不咋地,比印度还离谱。这美国高铁的事儿,说来就真让人想翻白眼。
往前倒一倒,日本1964年就把世界第一条高铁造出来了。各国羡慕得不行,美国也没落下,很快在1965年定了《高速地面运输法》,五条高铁走廊的愿景,摆得高高的。结果当时技术不到位,造起来太难。更重要的是,美国跑高速、有完善铁路和公路网,哪有多余的热情搞高铁?美国地广人稀,城市分散,真不如开车自驾或者坐飞机来的痛快。搞不动高铁,倒也不算怪事。
可事情发展着发展着,市场格局变了。中国那个崛起速度,实在太吓人,技术也赶超得飞快。各路数据摆那儿,高铁的运营里程中国是全球第一。眼看隔壁卷得猛,美国有些州有点“坐不住”了。2008年,加州开始鼓捣那个野心勃勃的高铁项目,计划修条从旧金山到洛杉矶的高铁——一千两百多公里、理论时速350公里,一听就是要跟中国掰手腕的架势。
筹钱这事不简单。加州前任州长施瓦辛格,那位好莱坞重磅动作明星,拍板发10亿美元债券。奥巴马看大萧条、经济萎靡,顺便给高铁项目批了35亿美元,说到底也是试图以工代赈。钱算下来,一共135亿美元。当年一美元能兑换不到7块人民币,差不多就是938亿。老实讲,这一点钱搁中国来建高铁,也难说够用,起码是紧巴巴。按中国高铁每公里1.3亿到1.7亿元的平均成本看,美国这边人工、土地、材料应该更贵,预算可能就撑不住。
事实确实如此。成本一裸露出来,所有人傻眼。135亿美元不仅不够建全线,连开个头都勉强。关键的,第一道大关卡是征地。加州地大人多,法制健全,个体户、企业主你方唱罢我登场,想强制拆迁那纯是幻想。七年啊!加州政府磨了整整七年,征地才算尘埃落定——到2015年,工程才开始说进入第一阶段,拖得再久都不能再拖。真正要动工了,又遇到钱不够、产业链空心化、缺工人、材料短缺。高铁图纸攥手里,造的人没影,修起来发现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”。
高铁项目的预算从一开始的135亿美元蹭蹭涨。回头拉开清单,2019年统计要773亿美元!铁皮涨价?土地依旧买不起,建材供应商吵着加价,工人薪资最狠。当年金融危机大家都能忍,等经济好起来了,统统坐地起价。加州州长纽森只能一砍再砍。1287公里的大工程给砍成了275公里,剩下三分之一都不到。目标成本330亿美元,想着还能保留点面子,最初查资料说2020年能完工,听起来还有转机?
特朗普上台,事情就有点复杂。他对民主党和加州都挺“见棱见角”,逮住机会就使劲踩。高铁项目多花钱,特朗普直接开麦,称这是绿色灾难、世界级烂尾工程。国会拨款断了,甚至还倒追25亿美元联邦资金。吵来吵去,纽约时报、CNN、华尔街日报报道纷纷。双方掰扯,不赦。特朗普这回很多观点竟然让人觉得他说的也不是全没道理,毕竟十几年光景,项目连条像样铁路都没影。
这笔账怎么算都算不过来。拜登上台后,大手一挥,联邦拨款又恢复了,不光把原来扣下的还了,还追加接近80亿美元。到了今天(2024年),从各种公开数据看,加州高铁的项目成本已飙升到1280亿美元。可惜实际完成情况呢?真正铺轨的才10公里!15年投资70亿美元,搞成这样,你要是加州选民能不生气?数字没骗你,全美铁路协会和高铁管理局的公开数据摆在哪里。想装糊涂都难。
印度高铁好歹修出来10公里,美国加州投钱更多,货真价实花大钱办小事。有人觉得这说明美国基建拉了,不进则退;也有看法说其实这恰好体现了美国某些监管和法治的“高度谨慎”,风控步骤繁琐,谁也拍不了脑袋拍板拍到位。这思路你要是承认,美国高铁项目其实从来没准备真拼进度——总有人在过程中拦着,关心环保,要求论证,修改协议,签N个补充条款。每一步都耗时费力。
基层施工队呢,普遍缺乏经验,美国高铁产业链已经断了几十年。产业结构一夜回头哪那么快,能不能复制中国高铁的奇迹,估计短时期内还是想多了。加州高铁所带来的问题远不止成本,还有背后政策博弈、财政债务风险、选民民意压力、产业现实困境,这里面掺杂了太多外力和偶发因素,一句“高铁烂”其实是低估了那一地鸡毛里的复杂成分。外部网友都说烂尾了,也没人想到下一步能顺利。
不过,以我的看法,美国有美国的独特难处。环境、地理、法律、社会结构……这套牵制比外界想象得大。有人讲,有钱谁不会抢项目?那错了,美式高铁最终妨碍的并不是钱,是制度本身的拉锯与各方利益博弈。如果真要找突破,或许得趁机器人工人、产业智能化的技术进一步成熟,边际成本才能下来,难。或者美国会突然厌倦争吵,狠下心来一锤定音?但加州高铁刷新成本记录,实际进展慢成这样,恐怕短时间内难有奇迹。
眼下,美国各界虚火很大。特朗普的嘴炮没救了工程,拜登的撒钱也只管一时,高铁建设成了两党斗争场上的牺牲品。具体到项目里,没人能给出一个靠谱的收尾方案。单看数据,不断刷新历史记录的投资和“0收益”的阶段成果简直离谱。之前网上还有言论讨论,美国“失去了制造业带来的基建经验”,我对此多少认同。工业萧条不是一句话可以盖棺定论的。
去年,美国总统大选期间,相关爆料层出不穷。共和党把抨击加州高铁列为重要议题。加州官方还是硬扛,哪个政府都没人愿意彻底放手这么大摊子事。一到关键节点,说干就干,现实里并没有。
所以这就是美国高铁的真实写照:钱花了,地腾了,架子也拉了点。可到头来,和印度基建慢相比,只能说五十步笑百步而已。有时候你会发现,美国在高铁上,表面高姿态,实际上一摊就软。问题好像简单,但每走一步都困难重重。这局棋,短期之内估计难见胜负。